Click to Listen-Northen Lights

More than ever people - Click 2 listen-SONG

Ancient Astronaut-Click to view-Video

My favorite-生蝦麺

My favorite-生蝦麺

Monday, December 21, 2009

在宇宙全息論中 醫及其應用 (My TCM thesis@KLATCM 吉隆坡中医學院Nov 2006)

目录 1

內容提要 4

序言: 5
1.0 从 “人” 字开始说起 5
1.1 为何有 “左右” 之分﹖ 5

1.1.1 為何有 “五”﹖ 5

1.1.2 大宇宙 那麼喜欢 “五” 吗﹖ 6

1.1.3 观察宇宙 的启示à“阴阳者,变化之父母也” 6

1.2 地球 “左旋” 与 <<河图洛书>> 的 启示 7

1.2.1 为何心脏 多在 左边﹖ 8


2.0 <<易經>>之 起源 及 版本 9

2.1 自然数字 与 中醫 9


3.0 中醫学 何以 选择了 辨证论治? 10

3.1. 何谓 宇宙全息論? 10

3.2 宇宙全息場 與 人 10

3.2.1 生辰八字 10

3.2.2 太陽黑子潮 之 規律 11

3.2.3 五運六氣 与 流行病 11

3.2.3.1 非典( SARS ) 11


3.2.4 子午流注 与 人体 11


4.0 糖尿病简介 11

4.1 糖尿病 是 所谓 的“消渴” 症 ? 12

4.2 糖尿病 是 饮食不当 所 引起的吗? 12

4.3 从 气血理论 来分析 糖尿病 的成因 13

4.3.1 糖尿病患中的 肥胖 及 消瘦 都是气血虚弱吗? 13

4.3.2 从 五行生克 探讨糖尿病 的 从肝论治 13

4.4 上,中,下,三消 与 肝 的关系 14

4.4.1 从肝 的“气化理论” 探讨 糖尿病 15

4.5 从 肝 论治 糖尿病的 几种思路 15

4.6 从 肝 论治 糖尿病的 临床报导 15


5.0 重阳 及 螺旋气场 对 癌症及 心血管病的 探讨 16

5.1 温度 (阳气) 决定生死 16

5.1.1 从 “乾” 卦 认知“阳主阴从” 17

5.1.2 心,肺,肝,肾,脾无阳会如何? 17

5.2 心血管 疾病 与 阳气 (温度) 18

5.3 癌细胞 与 热疗 法 18

5.4 肿瘤 与 经络 的 关系 19

5.5 宇宙螺旋 的 共振效应 20


6.0 信念 与 治病 的疗效 20

6.1 心念 与 水结晶 20

6.1.1 “心” 的 儲藏 及 主宰 的功能 21

6.1.2 清靜心 与 人體內分泌的 調整 21

6.2 <<黄帝外经>> 对“修心”的记载 22

6.3 癌症 与心情 22

6.4 古代 修心 与生育 23

6.5 修心 及 人體潛能 23

后语 24

参考文献 25






















【 內容提要】

宇宙生生不息的在運行﹐一定就有其固定的原理﹐法則及規律性。

本文之主要内容,是试以將自然界中所观察到的其中“三大自然現象” 的法則 及規律性來探討一些中醫治病的思考:是以-

1) 易經 之 简易 - 简单易懂规律 (阴阳五行)à 以此探討糖尿病的從肝論治
2) 易經 之 不易 -不變律(螺旋气场,能量(阳气)à以此探討 癌症及心血管病
3) 易經 之 變易 - 變律 (变化之心念)à 心念 与 疾病 的治療

把天文、地理及人事三者,視為是在宇宙息息相关且無法被割離的統一整體來加以認識及思索。在<<易经>>,<<內經>>等書中,對此三者間之具體的關係,试以現代的觀念、語言來加以解釋,以整個宇宙做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來看待中醫。

病人的病情与心理是一个整体。所以此论文是为安定病患的心理而写的。希望借助简单易懂的原理,以说明中医治病之道理乃是运用了宇宙全息的理论。

在幾千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已经認識到了“智者察同﹐愚者察異”的道理->這意思是說->大智之人﹐能觀察到自然界變化的共同規律﹔而平凡之人侑侑只看到了自然宇宙的千差萬別。其实说到底都是“万法归一” 也。(10-Pg.21)

试以达到“知其所以然” 的方式来揭示为何“阴阳五行学说 ” 确实就是宇宙大自然的大道。從阴阳五行研究中得出的宇宙的演化規律,將成為天下統一的宇宙演化密碼﹐對生命演化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à這也是宇宙告訴人類最大的秘密。(4-Pg.212)

故要論中醫的治病方法﹐也应當以其最基本理論來開始à認識及運用中醫天人合一(宇宙全息)理論,(气 ﹐陰陽﹐五行整體觀à中醫理論里一個不老的神話﹗(4-Pg.116)

【 關鍵詞 】
“阴阳五行” ,“重阳” ,“运行不息” ,“左旋螺旋气场” ,“心念” 。






序言:
1.0 从“人”字开始说起 要谈起医学,真是一门了不起的大学问,由其是在中医学里。
正所谓:「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黄帝内经>> <<素問• 氣交變大論篇>>
是几乎要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还要中通最要紧的一门学问——“人”。 先替“人”字看一看相。 左撇是阳,右撇是阴,一阴一阳构成了
àノ (阳) + ㄟ (阴)= 人再看看我们这些人,从人中以上,两鼻孔、两耳两眼、
岂不就是“坤卦” 吗? 从人中以下,一张口,外加下体的另两孔,就是三个阳爻,
构成了“乾卦”。 (以男女共通处而言)所以人是“地天泰卦”,就是“平衡”的意思。
就算是这个说法是一个笑话吧!要认识“人”的确不易,
而要作一个医生,最基本的条件是要认识“人”。   中医之医学有一个说法:“医者意也”,要头脑聪明,将呆板的原则,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对付灵活变动的“人”,所以,医是智慧之学。   中医的头一步,了解病情,诊断病人,要由四个字入手。“望闻问切” 。在观察病人时,我们都发现了一些“现象”。。。         

1.1 为何有“左右” 之分﹖
手脚有分为左右部,物类有分正负,性别也有分雌雄,叶子也以左右生长等。

1.1.1 為何有“五”﹖
而且為何人類有五只手指? 五只腳趾?( 当然又分为左右部) (参考3)
五大类感官 à眼,耳,鼻,舌,身 (視,聽,嗅,味,觸)
倆手(2)+倆腳(2)+頭(1)= 五, ,不但人是如此,動物也一样。
就如演化論來說,一個生命體,
從1到5,依次的演化出à細胞,組織,器官,系統,身命體;
五大外源性系統à皮膚,肌肉,骨骼,生殖,神經; (不是西医的九大系统)
五大內源性系統à消化,排泄,內分泌,循環,呼吸系統;(4-Pg.116)
动物一共有五大纲à原生生物纲,虫纲,鱼纲,爬行纲,哺育纲。(鸟纲乃是从爬行动物纲分化的一个非主流纲(旁支) ;而两器动物乃是介于鱼纲和爬行纲之间的一个过渡状态-不是一个主流纲。(4-Pg.76)
螃蟹也演化出à五对足;雞蛋演化也有五à蛋黃,蛋白,內軟膜,外軟膜,硬殼;
而在植物學里也有演化的五步曲à根,莖,葉,花,果(4-Pg.130) ;
正如李时珍对植物用à纲,目,部,类,种,五个层次为序列。(4-Pg.76) 花瓣數的演化都以不大于五為演化基數 (4-Pg.133) ;
体细胞由内向外共演化出5层原生质à细胞核仁,核質,核模,胞質,胞膜
從人體骨中,也可讀出“五”的演化律;比如﹕(4-Pg.144,148)
上肢骨從上到下依次輻射演化為
à1塊耾骨,2塊-尺桡骨,3塊腕骨(三角骨與碗豆骨
從後側看實為一塊骨) ,4塊下腕骨,5塊掌骨;
下肢骨从上到下依次呈数阶演化的骨序列也一样à 1块股骨,2 块-(胫骨腓骨),3块上踝骨3块(跟骨、距骨、足舟骨) ,4 块下踝骨(骰骨、外侧楔骨、
中间楔骨、内侧楔骨) ,5 块跖骨(第一,二、三,四 及 第五跖骨)。
用数阶表示即1、2、3、4、5。都同样是一串自然数。
脊椎骨從上到下依次線性演化
à頸椎骨(7块) ,胸椎(12) ,腰椎(5) ,底椎骨(5) ,尾椎(1)
一共為五大類骨等(4-PG133-中醫圈里的生命思考-王全年) 。
头盖骨五大板块依次呈圆形演化的骨序列à枕骨1 块,左顶骨1 块
右顶骨 1 块,左额骨 1 块,右额骨 1 块à 同样5块骨(新生儿)
再如人体循环从好变成不好时,其过程会有“痒,酸,痛,麻,木”
五个阶段。(缺氧开始到严重)(2-Pg54)。清除体内垃圾的五个方法有
也有泄法,利尿法,活血化瘀,汗法,排毒法。如果再留意去观察,
这些“五”的规律还有很多呢。

1.1.2. 大宇宙那麼喜欢“五” 吗 ?
為何會是如此呢﹐為什麼大宇宙那麼喜欢“五” 而又基于“二”大类 (阴阳-左右明暗雌雄等等)?﹐從大爆炸產生的那團宇宙雲﹐現在乃然是個迷﹐但這團雲(宇宙元气)演化出了五大物質微粒à(基本粒子,粒子,原子刻,原子,分子) (4-Pg.112)﹔隨著大爆炸宇宙的溫度下降﹐宇宙又演化出了à五大自然力(引力,電磁力,強核力,弱力,还有一种可能未知的“统一力”) 等。
答案是因为这个“5 ” 乃就是宇宙五程(阴阳五行)演化规律的结果,它解释了生命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所“进化”出的器官乃是有个极限数量的。
人体任何相对独立的器官,承载着所有动物演化遗留下的生命演化痕迹,数字就是宇宙演化痕迹的证明。它以有限的自然数,做为演化的母基数。1、2、3、4、5是最完整的演化基元。正象七彩阳光,从三原色红、黄、兰演化而来;所有元素,仅从氢、氦两元素演化。这是宇宙的秘密,同样是中医秘密。正如清代著名经学家江慎修在<<河洛精蕴>>:“倍五为十而显其常,又示之书焉。藏十于九而通其变,常者具无穷之变, 变者毕自然之常”。“倍五为十而显其常”就是说宇宙的演化, 以5为最大倍数来演化, 并升华为一种规律。(4-Pg.220)《庄子·知北游》:“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者一气耳”大宇宙由同一元气所化,并按照严格的数阶有规律演化而来.宇宙以数字化物,同样以数字造人。換言之﹐宇宙所有的物質具有同一個演化密碼->那就是宇宙五程(阴阳五行)演化律。

1.1.3 观察 宇宙 的 启示 -> “阴阳者,变化之父母也”
先从太阳说起。太阳中所发生的是核聚变反应,其中只有氢、氦两种元素。氢不断地聚变为氦,两个氢聚变为一个氦,同时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地球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万物生长靠太阳,阳主生主长的功能再次得到很好的说明。不仅太阳如此,其它恒星也不断地聚变放出能量,当能量减少的同时自身的质量也在不断地减少,(质量化为能量)这就是爱因斯坦质能公式E = mc2 的内在依据。这里再次有力地证明了太极阴阳、质能的循环变化。当对照<<八卦与元素周期表合观图>>来看,中心的两仪好比一个太阳,其中有氢氦两种原子。氢中蕴含核能而且放出能量,质子数为1,氦的质子数则为2。根据阴阳理论“奇为阳、偶为阴,动为阳、静为阴”,我们规定氢为阳仪,氦为阴仪。因为氢活泼好动,氦惰性好静。从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看到,假如把过渡元素暂时撇开一边,除了已定义的氢和氦,剩下的元素刚好有八族,这与八卦之数暗合。可以推测八族元素中的“八八六十四种”元素,是由作为阳仪的氢和作为阴仪的氦按照<<易经>>的二进制规律变化出来的,这就是所谓“阴阳者,变化之父母”。阴阳是反映着宇宙的“反属性”演化规律。

1.2 地球 “左旋” 与 <<河图洛书>> 的 启示
地球左旋运动规律是不变的。方向是由物质本身特定的运动来决定的,因此无论在宇宙的任何角落,都可以从物质的运动中来区别方向的。其中宇宙大黑洞、庞大的天体左旋运动和微小的物质分子运动如中微子左旋运动起到了规范性决定性的作用!地球上所发现的生物氨基酸分子多为左旋的,生物体中蛋白质组成成分的氨基酸共20种,除了最简单的甘基酸(G)不分左右外(不是旋光异构的),其它19种全都是L型(左旋)的(http://en.wikipedia.org/wiki/Amino_acid) ,也除了细菌细胞壁中含有才少量右旋氨基酸(不组成蛋白质)。
近年研究还发现,人体中因年龄、疾病因素,左旋氨基酸发生混消旋作用,产生有害的右旋氨基酸。那就是说当生物死去时,其氨基酸逐渐失去其光学活性(racemize),它们逐渐从左旋的情形衰变,直到其左右旋的分子数目相等,如非生物中的氨基酸的情形一样。理论上讲,右旋氨基酸也能形成生命,为什么地球生命独独偏爱左旋氨基酸?为什么生命体只能代谢右旋的糖?日本东京市立医学和九州大学合作研究认为阿尔茨海默症是由于脑内L型氨基酸组成的物质中产生了D型(右旋)氨基酸,发现患者脑内有20%~50%的氨基酸是D型的,说明大脑功能与氨基酸手性密切相关。王文清化学家(中国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发现,人出生时,氨基酸呈左旋L型,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身上没有右旋D型氨基酸,只是说 D型有可能是导致我们生命衰老的“杀手” 就如科学家马斯特论证出眼睛里的氨基酸每年以0。14%的速度从L型变成D型。也就是说天冬氨酸由L变D的外消旋作用也是生命老化过程的一部分。1956年,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即其物理过程相对于空间不对称,造成中微子的螺旋性不对称,沿运动方向,中微子只有左旋性,反中微子只有右旋性。中微子使物质原子中的电子发生自旋极化,产生左旋电子,可引起不对称的化学反应,促进生命起源中左旋氨基酸分子的形成。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说全部左旋才是最好的,这只是从大多数来看以作参考而已。目前手性藥物(Chirality) 光學異構體的藥理作用大致有以下五種類型:(1) 無治療活性的光學異構體。如:氨氯地平的右旋體沒有治療高血壓和心絞痛的活性。 (2) 生物活性強度不同的光學異構體。如:胃安的抗膽鹼作用左旋體比右旋體生物活性強四倍。(3) 生物活性強度相等的光學異構體。(4) 生物活性類型不同的光學異構體。如:丙氧吩右旋體有鎮痛作用,左旋體有鎮咳作用。 (5) 生物活性相反的光學異構體。如:巴比妥類中一些光學異構體間具有相反的藥理作用。
然而以上种种的疑问,我们都可通从 “易经”
中得知。过观察河图洛书时,复合定位后,发现
全部河图洛书的卦位是伏义先天卦位,阴气
阳气也是左旋的。这个秘密告诉了我们河图
可能就是宇宙的模式,是可以让我们达到
“知其所以然” 的启示。科學家们认为當光子
作用於胺基酸分子時,順時針旋轉的光子可破
壞右手螺旋的胺基酸,而逆時針旋轉的光子可
破壞左手螺旋的胺基酸。由於太陽系曾一度產
生了大量的順時針旋轉的光子,破壞了大量的
右手螺旋的胺基酸,因此留下了左手螺旋的胺基酸。
故当陨石偶然路过这样的一个区域附近,获得
了最初的氨基酸“左倾”性来到地球,这样的话,
地球的生命可能并非天生就偏爱左手氨基酸,只是 (上-河图阴阳数接图6-PG121)
从一开始,原料里的左手氨基酸就比较多。(支持生命的20种氨基酸确已有19种有在其中最有名的默奇逊CM2陨石中被发现到(1969年9月28日墨尔本Murchison小镇上空解体)http://imca.repetti.net/metinfo/histmurchison.html) 它形成年代几乎与地球一样古老,是说明了氨基酸可产生于地球之外的有力证据。更令人震惊的是,它所含的氨基酸竟然以左手型的占多数与地球生命现象类似(http://www.physics.vanderbilt.edu/astrocourses/ast201/meteorites.html) 太阳系除金星外,都在围绕著太阳作左旋公转运动。银河系所有的星体俯视看也是左旋的(4-Pg.178) 地球上的生命,实际是吸收以太阳能量为载体的信息来维持生存和进化的。科学家究也认为,太阳内部发生剧烈的“核聚变”,释放巨大光能的同时还不断地发射大量左旋中微子,也许正是这些左旋中微子,接决定了地球生命蛋白质与氨基酸分子,使其结构都是“左旋”的。好比是在说明左旋主生,右旋主灭,一阳一阴,一生一灭,生生不息乃就是宇宙保持平衡的“道”也。

1.2.1 為何心脏 多在左边﹖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有日: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
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à 歧伯说:东方属阳,阳性向上,所以人体的精气结合于上部则上部聪明而下部
虚弱,所以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利;西方属阴,阴性向下,所以人体的精气集合于下部则下部强盛而上部虚弱,所以右耳目不聪明而右手足便利(人类中有九成习惯用右手)。(10-Pg.26) 这也可说是左旋现象所影响之一吧。左属东属阳气之升也。故这可能就是心脏为何会要位于偏左部(精气结合于左上部有利于心脏)。此外,当人类无论站立行走或跑步都是左足荷重(左足为轴,而心脏在左侧就等于心脏在体轴上)(11-Pg.101) 。其次,心脏在不同的位置博打,会打出不同的结果,这是由力学基本定律所决定的。列如在一条管子的正中间打(假设两段是被固定的不动节点) ,只会产生第二,四,六谐波(Harmonics)的频率,因为这是节点共振现象的必然结果。而在管子其中一头打的话(只将一端当作被固定的节点) 会有第一,三,五。谐波的奇数倍频率。为了达到共振,心藏的位置不在中间,上部,而是位于据头顶差不多1/3或1/4偏左,才能把所有奇偶数的谐波打得出来以达到共振。(气就是一种共振-2 PG65,52,有了共振就可维持血液循环系统的控制)。
这说明了正因为是自然界的左旋现象,人体也当受其影响而演化成之。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天文,地理以及人事三者,是密切相關且無法被割離的統一整體也。
故要論中医的治病法﹐也當然要以其最基本的理論來開始à認識及運用中醫天人合一(宇宙全息) <<易经>>它乃是演释出中医的 气, 阴阳,五行 理论的源头。(4-Pg.116, 34) 。所以在此将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易经>>。

2.0 <<易經>>之 起源 及 版本  <<周易本義>>-20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與“洛書”,此兩圖是易經的根源。關於“河圖”、“洛書”有各種神奇的傳說。相傳我國原始社會氏族部落的領袖-伏義氏時代;“河圖”是伏羲氏望天下時,在黃河發現,距今已有六、七千年歷史。“洛書”是大禹治水時,在洛河發現,距今也有幾千年歷史。可能是最近的1次冰河时期后(距今11000年-10000年前结束)幸存的人类所保留下来的史前文明,又或是接受过外来文明的递送也说不定。全球性的大洪水、海平面升,毁掉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只有居住在高原的人类得以幸存。故中国古代天神“炎帝神农” 被称为列山氏,连山氏以山为名的原因。伏羲氏根據河圖上的陰陽點而畫成八卦,沒有文字只有卦象,直到周文王時才將八卦之卦象寫成文字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卦)。
易有三部<<连山>><<归藏>><<周易>>,其实这三部易只是首卦的排列不同,
夏朝的<<连山>>易最早,山卦是该易的首卦,当时地球大洪水,幸存者都只住在大山上,看着山下滔滔洪水,人们很容易对大山产生敬畏之情,所以立山为首卦。
  然后是商朝<<归藏>>,洪水退去以后,人们回到大地开始生活,哪时进入了
母系社会,当时母亲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故定母亲卦为首卦。周朝周文王<<周易>>才是现在的<<易>>。文王认为人生天地间,有天,有地,然后才有人故定天为首卦。其实这三部易除了爻卦不同,但其内容都大致是相同的。(5-PG299)
另外,易經的「易」,根據東漢鄭康成的解釋:「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有三種意義。簡易,簡單的簡。變易,變化的變。不易即是不是的不。不易,就是在變化中去找不變的,再以不變來看「變」。

2.2 自然数字 与 中医
毕达哥拉斯Pythagras(古希腊著哲学家、天文学家。公元前580年)说过 :“万物皆数也”。伽利略 Galileo (1564 - 1642) 意大利的天文学家、物理家、哲学家也说过 :“自然之书是以数字特征写成”。自然数字是自然界演化留下的记忆痕迹。正是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全息模拟中,使中医概念的形成与演进无不充满着数字含义。如(1)元气,(2) 物质属性相对立阴阳,(3)天地人三才,精气神(4) 四气寒、热、温、凉;卫、气、营、血(5)五行、五味等
3.0 中医学 何以 选择了 辨证论治?
以藏象、经络、气血等为要素的中医学理论,非常重视时间因素。人体也是由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两部分要素组成。时间结构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感验, <<易传,系辞>>称为“形而上者谓之道”。因重视人体的时间结构,在审视病情时则更重视在一定时限内的病能表象,此即为“证候”。证有常有变,常是其相对稳定状态,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以一组相关的脉症表现出来,体现了病因、病机、病性、病位。变是证候因人、因时、因地之异的随机特征,是同证的个体差异,张景岳称此为“证随人见”。为此,在临床上则应审谛覃思,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依随机性法则去处理随机性事物,从证的常与变入手论治疾病,于是中医临床就以此选择了“辨证论治”。

3.1 何谓 宇宙全息論?
“全息論”此一名詞乃是出自于物理学家大卫.玻姆(David Bohm 1917-1992)
à现代全息理论之父。全息论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间紧密关联的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整体的信息。1948年英国物理学家嘎伯发现了奇妙的“光学全息现象”,进而发明了“全息照相技术”,而在中国,生物学家张颖清发现了生物体上也存在类似的全息现象,1980年创立了震动世界科坛的“全息生物学” 。当然“宇宙全息论”并不是什么新理论而这只是现代的名词,是古人“天人合一” 之整体观而已。全息理论的日常实践应用中医是世界上最早的比如中医广泛应用的耳、手、足和面等全息元诊疗针灸按摩系统及古老的时间医学理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同气相求,实现天人合一。这就是医者何以能依据患者的外部表现捕捉某些信息比类取象,客观地反映患者体内疾病的状况。
续“全息論” 后,随后发展的 全息胚学说乃 是现代中医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熟悉中医针灸就必然对耳针有所了解,打开耳针图,图上画的实际上是一个缩小了的人像(人体的全息图)。这种全息图在身体上到处都有,只是耳针步入实用,比较有名罢了。我们的手上、脚上、每根骨头上,如果用针灸刺的话,都能画出全息图。每一个构成全息图的部位一般就叫全息胚。人体则由层层叠叠的全息胚组成。 如果我们针刺一个全息胚,比如耳朵的某个穴位,这个全息胚的相应这个穴位的部位就能发生一定的反应,结果就产生疗效。这种现象被称作全息感应现象。 针刺一个全息胚时,针刺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向其他全息胚,造成神经信号。还有利用体液作为信道的全息感应更常见。如中医师看舌头是因为如果人体体液发生了某种变化,会引起舌头全息胚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地说就是舌苔发生变化。在中医诊断中利用的全息感应现象,脉诊是最有名的一种,如果身体某个部位出现异常,通过血液和神经系统的双重通道,会造成心脏内环境出现变化。

3.2 宇宙全息場 與 人
宇宙大自然中所能看到的現象都有其周期性,此周期性也深深地影响了人类。
3.2.1 生辰八字
如母親懷孕月份之時,天氣之變化都会對胎兒造成的引響。比如春脈玄﹐夏脈洪﹐秋脈毛﹐冬脈石。此外,不同命宮及星座對人體之引響也可说是太陽系在宇宙不同位置的時候,使地球接觸到不同的電磁場之引響。à (2-Pg.269 & 271)
3.2.2 太陽黑子潮的規律
也可從五行得知à 25( 1+3+5+7+9 ) 陽數 + 30( 2+4+6+8+10 ) 陰數 = 55
à 55 / 5( 五行 )= 11(年)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 。 (4-Pg35)此外,造成气候变化
周期,白血球数目变化周期皆为11年 。

3.2.3 五運六氣 与 流行病
《黄帝内经》上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五運六氣把人體﹐天文、气象、历法与流行病都可联系起来。
3.2.3.1 非典( SARS )
《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里面有这样描述∶「癸未、癸丑岁,上太阴土,中少征火运,下大太阳水。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翻译成现代语,意思是∶ 癸未,2003年是癸未年。上太阴土à2003年上半年的主气是,太阴湿土司天。(雨化) 中少征火运à2003年主运是火运。(火化) ;下大太阳寒水à2003年下半年的主气是太阳寒水在泉。(寒化) 预测全年是湿气为主,挟热,挟寒。邪气化度也,灾九宫 à南方是湿温,寒湿病多发地区。
雨化五à五是湿的正化数,意思是2003年的气运是以“湿气” 为主。
火化二à二是火的生化数,表示“火气” 并不旺盛。
寒化一à一是寒的生化数,表示“寒气” 并不隆盛。可简单理解为∶上半年应热不热,湿热之气偶尔挟寒。下半年应寒不寒,寒湿热之气偶尔挟热(复气作用)。综合起来便可预测2003年中国南方 (广东、香港) 将有大量湿温,寒湿病变发生。
或许是偶然碰巧,这次SARS疫病流行,邓铁涛教授也称之为「伏湿」发病。

3.2.4 子午流注
時間對人體之引響à實際上是說明電磁場對人體之引響。就好比道家乃是相信
通過行氣以激發體內細胞的活力﹐激活人的思維可以抵抗各種疾病的侵入(人體的
自愈能力)。有選擇行氣的時間(天地交子到午為生氣﹐午到亥天地閉合為死氣)à
此乃又說明宇宙天體運行對人體的影響。à (7-人类密码-冯学敏Pg.279)
人体脏腑的功能括动也常随其季节、昼夜而出现节律性的变化。如 《内经》有指出:心气通于夏而旺于午,肺气通于秋而旺于日哺,肾气通于冬而旺于夜半,肝气通于春而旺于早晨,脾气通于长夏而旺于午后。从脏腑节律概要阐述了“辨时求脏”的施治法则和运用。然而脏腑节律失调发病仅是其原因之一,不是唯一病因。因此在临床治疗上不是处处以辨时施治而限制用药,是“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方可得心应手,药到病瘳。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去调节改变它的功能,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0 糖尿病 简介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 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是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 综合征,它的主要危害在于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
90年前研究人員發現一些糖尿病人血糖高是由於人體內分解血液葡萄糖的胰島 素乏所導致的,因此尋找 胰島素成了治療糖尿病的關 鍵。1 9 2 8年人工合成胰 島素被研製出來以後,醫生們認為治癒 糖尿病成為了可能。但到了二十世紀末,醫生們又發現,90 %的糖尿病人(NIDDM-胰岛素抵抗形) 他們體內的胰島素並不缺乏 ,但他們的血糖卻居高不下,為此一些醫家又開始尋找新的治療思路 。
但由于西医受理论的局限,不能了解致使糖份不能正常转化为能量(相当于水化成气)的根本原因,所以就无法从根本上治愈此病。因为胰岛素不能自生,所以需要不断注射,而长期的注射不但会使脾的正常功能完全丧失,还会使肝肾功能遭到破坏,最终导致西医所谓的并发症,手足坏烂,肾功能衰竭,失明等坏证,终归不治。所以西医 说 糖 尿病是终身疾病,是绝症,对西医 来说确实是这样的。

4.1 糖尿病 是 所谓 的“消渴” 症 ?
糖尿病的認識對于一般的 傳統中醫 來說稱這為“消渴症” (上中下 三消)
如口渴多飲為 上消; 消谷善飲為 中消 ; ;口渴多尿為 下消。认为其病机为阴虚燥
热,故以养阴清热作为治疗大法。比如说;中醫一般的治法多為如下:
上消: (肺熱傷津),津為真水,宜補肺陰, 治則為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方用消渴方.
中消: (胃熱枳膩), 治則為 清熱瀉火養陰保津, 方用玉女煎加味,白虎加人蔘汤
下消: (腎陰虧損), 治則為滋陰補腎陰, 清熱生津, 方用六味黃加減.
然而,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已不适于糖尿病的辨证治疗(书18,Pg.16),因该病“三多”证状往往不典型,甚至没有“三多”症状,而是经查体或以其合并症就诊时才发现已经患了糖尿病,这样就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另外,传统的三消辩证没有抓住本病的病机关键,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而且消渴中的确包括 糖尿病, 但不能說 消渴 就是 糖尿病, 因為 中醫 的消渴証 也包括了 尿崩症﹐甲亢等病. 這些病的某個階段﹐在症狀上也會出現消渴. 所以只能說 消渴 可以包括 糖尿病。

4.2 糖尿病 是 饮食不当 所 引起的吗 ?
的确是饮食不当,是饮食了“低能量”的“垃圾食物”所造成的。但并不是现代医
学认为所谓的大鱼大肉是“高能量” 以及所谓的要控制患者的饮食,降低“能量”的摄取,来维持表面上血糖的正常稳定。研究发现,糖尿病是一种全身各脏腑营养极缺乏的病症,是饮食所摄取的营养不能被吸收利用。
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多以快餐为主,一般人以为这些都是“高能量”的食物。其实都大错特错了,千万别误以为“高热能” 是 “高能量”,应该说这些都是“低能量”的垃圾。吃进的垃圾是需要人体自身的能量去分解的。怎么说呢,比方说我们用一张纸来比喻蔬菜,一根火柴好比人体内的能量。要燃烧这张纸是很容易的。好,那么我们再拿天花板来比喻是我们所吃进的低能量垃圾 (防腐剂,添加剂,长肉剂,刺激素含量很高的食物-大鱼大肉) ,那么如果要燃烧这块天花板就得用上好几百根的火柴,而且还只是能燃烧它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自然的蔬菜才是高能量的食物。
所谓的“高能量”食物应该说是含有很高的宇宙能量的食物,打个比方,蔬菜水
果它直接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宇宙能量,如果说植物接收了10%的太阳宇宙能量,当我们吃了它,将获得1%的宇宙能量。反之,如果牛吃了那根植物,所能得的可能只是0.1%的宇宙能量。所以我们吃进这块牛肉只有0.1%的宇宙能量而已。当然这只是比喻,以便方便解释而已。(参考-19-AI-FM电台广播)
但在现代医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逻辑里,当到医院检查发现血液和小便中
的糖份太多时,就立即认定是患者吃多了糖。其实此糖非彼糖,血液中的糖分并不完全是吃进去的糖。这个观点也完全低估了人体的智能,把人体想象成一根肠子通到底,吃多了糖,就排出了糖,完全忽略了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而在医学界科学家几乎所有的研究都集中在找出可以控制血糖的药,却由于缺乏中医的概念,没有进行血糖升高的整体医理研究。在下章会解释为何会有血糖。

4.3 从 气血理论 来分析 糖尿病 的成因
如果我们从中医的“气血理论”来分析糖尿病的成因,便知道当人体的气血在长期处于消耗大于生产的下降趋势(气血透支状态)时,人体就必需抽取身体储存的养份来使用。这相当于中医 “阴虚”体质。这时使用储存能量的透支情形称之为 “火” 所以中医说到 “阴虚” 时,都会加上 “火旺” 两个字,就是这个道理。此时人体脏器内的血液会逐渐减少,骨头中的骨髓也会日渐衰减。由于储存的能量必定有用尽的时候,到了中医所说的 “阴阳两虚” 的状态时,就是 “火” 也已用尽了。
当人体到了 “阴阳两虚” 的状态时,可以透支的能量均已用尽,就只好开始抽
取肌肉里的能量。分解肌肉以产生糖份,做为代用能源。由于分泌出来的糖立即被用掉,因此,在静脉中的血液里并不会有剩余的糖,也没有多余的糖从尿中排出,血糖不会发生异状。在这个阶段,进行血糖的检查,并不会显现糖尿病的症状,主要的症状是肌肉逐渐减少,原来应该有肌肉的部位,逐渐变成一团团松垮的肉。
这时,由于原来气血透支来源的 “火”已经用尽,因此,亢奋的精神状态消失,体力大不如前。原来难以入眠的情形会得到改善,相反的身体变得很容易疲倦,睡眠会逐渐增加,患者还是很自然的将之归咎于老化的原因,而没有任何疾病来临的警觉。当睡眠增加之后,气血自然提升,造血量也跟着增加。但是人体的回馈系统不会因为短期的数值就进行调整,必需观察一段时期,确定这种高量蛋白质的生产是一种常态现象,才会修正原来生产糖份的指令。因此,在这段为期几个月的观察期,人体仍然依原来透支体力的状态,分解肌肉所产生代用的糖份就有一部份形成了多余的状态,这个时候做血液检查,就会发生血糖升高的症状,人体会自动将这些多余的糖份排出体外,因此尿中也会有糖,就成了糖尿病。(参考书1)

4.3.1 糖尿病患中 肥胖 及 消瘦 都是气血 虚弱吗?
的确是,道理其实很简单,首先我们说 “消瘦” 的患者,这些人的肌肉已经消耗掉了-这是因为气血透支的情形(重度2型患者-书18Pg.14) 。另外糖尿病中2型病患(NIDDM) 占了90%,而2型糖尿病患中60%以上的人屬於肥胖。当人体气血能量不足时,无法将身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堆积在皮下脂肪中,逐渐形成肥胖。胖人由於脂肪細胞變得肥大,脂肪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密度變小,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另外胖人多不愛活動使糖代謝減慢,體重增加,形成惡性循環。肥胖者往往同時伴有高血脂和高血壓,这又是發生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肥胖有分全身肥胖及腹部肥胖(俗稱大肚子),他们往住伴有脂肪肝。國內外多項医學調查證實,胖人得糖尿病的機會要比體重正常的人好高數倍。

4.3.2 从 五行生克 探讨 糖尿病
糖尿病,血中糖 份 过高为标 , 依五行理論,糖味甘属土,属脾。从中医理论看,糖
的代谢与脾胃有关。脾司运化,升清降浊,脾又主统血,脾经与心经相接,所以脾也在一定程度上主管血液的运行。而其实推动血液运行的原动力 在 肾。 脾的主要功能 就是把来自 饮食的 糖 转化为 能量 输送到血液中, 变成人体的动力,就像把煤烧成火,把水蒸成气,把气转成动力,这一点于西方的蒸气机原理很相似。现在由于脾的转化功能出了问题,所以糖不能正常转化为能量,反而停留在血液中,成了血液的负担,这时验血血糖就一定高了。
所以此病的根本原因在脾的升清功能 破坏,而导致脾气不升的原因还在于 肾阳
的不升 (相当于内燃机的炉火太小了,不能将煤点燃) ,如 <<黄帝外经>> 第七章 <<三關升降篇>>则有说明要补后天之脾必先补先天之肾,岐伯曰:「命門者水中火也,水火之中實藏先天之氣。然而後天之氣,必得先天之氣,先交而後生;而先天氣,必由下而上升,降諸脾胃,以分散於各臟腑。三關者,先天之氣所行之徑道也。氣旺則升降無礙,氣衰則阻,阻則人病矣。」
由于肾阳为寒气所伤,所以早期的糖尿病没有犯及中焦的只用 金匮肾气丸就能治愈,因为肾气丸正是温补肾阳的妙药(烧旺炉中之火)。至于中晚期的坏证是经过不断误药积累起来的,已经损及了根本。
脾土过盛,土克水,故肾必受害最深,所以病初小便频密到后期肾衰而不治。而现在的中医多对糖尿病普遍采用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以补肾陰为主要思路,此乃可能是舍本而逐末也,使本来就受损的脾阳肾阳再遭克伐,这好比雪上加霜,病上加病。“土”盛则“木克土”不力,“木克土”不利是由於“水生不了木”。总之,“木”务必要克土,而“水” 同时是“果(肾衰)” 又是“因”(水滋养不了木)。
但其实这也不复杂,正所谓乙癸同源, 肝腎乃同源也,所以要“木克土” 有力就只要补肾(阳)(补母) 以加强肝木之脏就可以了吧。正如<<黄帝外经>>肝木篇-有说到“少师曰:肝属木,木非水不养,故肾为肝之母也。肾衰则木不旺矣,是肝木之虚,皆肾水之涸也” 。糖尿病阴盛阳虚型即应该加强肝肾之阳以加强合成肝糖元的力,加大消耗人体组织所藏之阴(即糖元与脂肪)的能力同时抑制脾土减少糖,脂肪的摄入。尤其是2型糖尿病人, 眱岛的功能完全正常, 甚至有部分病人的血液夷岛素测定还高于正常人, 而身体却不能正常分解糖元, 很可能是肝脏的问题。胰岛素抵抗型应该整体上表现出阴盛阳虚。从发病起因看, 病人一般过食油腻甜品导致发病, 而这些食物往往使肝脏不堪重负, 所以也符合从肝论治的辨证思路。此外,清,黄坤载在<<四圣心源>>指出:“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开创了“从肝论治糖尿病” 的先河。郑钦安近代著名中医<<医理真传>> 也有说到:“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木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
“养肝扶木抑土”为治疗思路, 疏肝,清肝,补肝肾之陽, 必大有可为。“阳不化阴,阴陷于下” 糖尿病也多是属火亏病,如何补火(肝肾之阳)就成了治疗的关键之一。

4.4 上,中,下,三消 与 肝 的关系
可能有人说;“唯一的问题是, 为何一般糖尿病人很少发现肝功能指标出问题呢? ” 其实这也不成问题。因为在前人所发现的上中下消,都可以与肝扯上关系,正所谓“医者意也”,要头脑聪明,将呆板的原则,加以灵活运用。比如说,
肝郁气结,气郁化火,上烤肺金则口鼻干燥,烦渴多饮等的“上消”证 ;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燔烤中土则可见多食易饥等的“中消”证;
而若肝失疏泻,气郁化火,下劫肾阴 也可见多尿等的“下消”证状。

4.4.1 从肝 的“气化理论” 探讨 糖尿病 情志失调是糖尿病的致病因素,<<灵枢·五变>>“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现代医学也证明精神因素是糖
尿病的主因之一。情志活动分属五脏,虽为心脑元神所统摄,但离不开肝之疏泻。
张锡纯(中西汇通医家)总结立论了“肝主气化”。肝脏可调节血糖,血糖低时分
解肝糖元,血糖高时合成肝糖元,故说肝藏血。此外人体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全赖气的升降出入(气化)。如果气机紊乱则该升不升,血糖等精微物质不能随清阳之气输布周身而郁滞于血中,出现高血糖;或不降而降,精微下泻,出现糖尿。导致脂肪、蛋白质等其他精微物质的输布紊乱,引起诸多并发症。其本质也可以说是元气虚弱了。能量不足阳不化气,阴成形所致。以疏肝调气法,精微得以输布则糖被利用而血糖自然下降。总而言之,肝失调畅,气机紊乱是本,是因,气郁化火,火盛伤阴所造成的阴虚燥热只是标,是果而已。

4.5 从肝治糖尿病几种思路: 阳盛型用竹叶石膏类清热,有肝热见症加柴芍菊花类。用西药久并节食久则阴证多。胰岛素抵抗型应该整体上表现出阴盛阳虚,所以中医上治疗的整体思路应该是 补阳耗阴。以下为一些从肝论治为主的思路;(书18-Pg.8)(1) 疏肝调气法:适用于肝气郁结,临床表现为情绪压抑,纳呆少食,胸协胀闷,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常用药如柴胡,白芍,荔枝核,香附,佛手等
(2) 清热疏肝法:适用于肝郁化热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胸闷太息,胸胁苦
满,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舌瘦暗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数。方选舒肝清热汤(吕仁和教授经验方):醋柴胡10g,赤白芍各20g,枳壳实各10g,厚朴10g,葛根10g,g天花粉30g,玄参20g,生大黄8g (后下,大便通后去掉)。(3) 健脾疏肝法:适用于肝脾不和证。临床表现为多饮尿频,胸胁胀闷,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舌质淡红胖嫩有齿痕,脉弦。方选逍遥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4) 活血疏肝法:适用于肝郁血瘀证。临床表现为口干多饮,形体肥胖,胸胁胀满,腰背酸胀,四末麻木,唇舌暗红,脉弦滑。方选桃红化瘀饮 (吕仁和教授经验方):桃仁20g,水红花子10g,当归10g,柴胡10g,赤白芍各20g,枳壳实各10g,丹参30g,黄精30g,五味子10g,茵陈20g。(5) 润肺清肝法:适用于肝火肺燥证。临床表现为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方选丹栀消遥散合二冬汤加减。
(6) 清胃肝法:适用于肝火犯胃证。临床表现为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急躁易怒,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弦有力。方选龙胆泻肝汤合玉女煎加减。(7) 建脾补肾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纳呆食少,下肢肿,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细。常用药如黄耆,人参,杜仲,牛膝,山药,萸肉,炮付子肉桂等。

4.6 从 肝 论治糖尿病的临床报导; 临床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90%以上均有脂肪肝、高血脂,型体多腹
部肥胖,9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感。口渴、多尿等症状不到总发病率的
1/3,都不具备“三多一少”。从肝论治糖尿病,统调脏腑经络,补充五脏六腑之功能(也包括胰岛素功能),在治疗糖尿病主因--脂肪代谢紊乱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恢复胰岛素功能,兼治心、肝、肾等合并症。 当然如果患者有典型的三多一少证,也以配合应用三消辨证。
长期的精神刺激(或亢奋或抑郁)最易伤肝,使肝失调畅,气机紊乱。肥胖及缺少运动也易使肝气郁滞。据临床观察,糖尿病人多有易怒、情绪低落等症状,而且病情也多因情志变化而反复。所以通过改善心情是很有效的。
如澳大利亚<<医学杂志>>刊出的一份研究报告称,10名患有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澳大利亚人,模仿他们的祖先过上7个星期以淡水鱼等传统食物为主食的集体狩猎生活后,糖尿病情已有好转。维多利亚州吉朗的迪享大学教授奥迪说:“返回丛林,过‘原始’的生活,对预防糖尿病会有明显的效果” à情志舒畅,肝调畅。
郑钦安(近代著名中医学家著有<<医理真传>>在1984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实用中医内科学>>,其中消渴病一节,有说到:“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木而上火,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 。郑氏更论及有先天无休止火浮游于上、中、下而成的三消症,宜从阳虚论治,应导尤归海,治以潜阳、封髓、
四逆、白通诸方,始有显效,更为他人所不敢言的以阳为主导观点之发挥。
王钢柱,著名糖尿病专家,河北省首届十大发明家。在总结历代医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20多年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了从肝论治的“疏肝调气法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创新理论,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胰岛素受体结合率,为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开辟了一条新路。王鋼柱-從肝辨証治療Ⅱ型糖尿病的245例,藥用柴胡、當歸、白芍、川芎、葛根、茯苓、鬼箭羽、馬齒莧、荔枝核、黃耆等辨証加減,日1劑,水煎服。總有效率88.97%。(18-Pg.8)

5.0 重阳 及 螺旋气场 对 癌症及 心血管病的 探讨。 (参考-15)
影响地球能量变化最大的是太阳能。它无私的阳光给地球带来了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能量。我们简称它为阳气。能量的传导是以螺旋气场方式来传导。在此
探讨 扶阳(重阳思想) 及 螺旋气场 (保持周行不息的机体)对治病的重要性扶阳
基于重阳,亦即以阳为主导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几乎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始末。
为什么要重阳 (注重阳气) 呢?打个比方,在种植物时, 如果浇水、施肥、松土做得好,叶子、花及果实都能长得好。人类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浇水,施肥就如同人类的饮食, 是生存基本的保证,松土就如同体育锻炼和疏通经络,能起到促进营养物资的消化吸收,保持体内各种管道的通畅,能使体内的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人就不容易生病,植物就不容易生虫, 但还有一个最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温度,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浇水,施肥,松土,植物才能生长。一场寒流下来,生长再旺盛的植物也会遭殃, 在冬天,再浇水,施肥,松土植物也不会生长,只有等到春天,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种子才会发芽,生长,就如同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一样,这个东风就是温度。再如说鱼池的水,除了要用打水机来调动水的运行以保持不止,更重要的还是要有阳气(太阳热能),一旦没有了太阳的照射,鱼池的水就会变成死水。

5.1 温度 (阳气) 将决定生死。
人体中的血液,滋润着我们全身,当温度降低血液的流速就会减慢,出现滞涩,血
瘀。当温度进一步的降低, 液就会凝固, 人就会死亡, 故死人乃冰冷的。使血液能流动的动力是温度,温度使血液融化,向前涌动的力量, 循环不息,生命才有保障。
人和植物不同的是,植物自身没有恒定的温度,大自然的温度决定了植物的生老
病死。天气寒冷, 人类可以通过增添衣服, 吃一些能产生热量的食物, 并积极的运
动肢体, 活动产热, 以及运用各种的取暖设备使人类度过寒冷的冬季,天气炎热时,减少衣服, 吃一些清凉的食物来降低体热,并通过出汗的方式及时排出多余的热来调节体温,使温度始终保持不冷不热相对稳定的状态,提供生命最佳的温度环境,
顺者昌,逆者亡也。但现代人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降低了人体内的温度(阳气) 。在经济和交通发达的现在,随时随地都能买到各地区各季节里生所长的蔬菜水果,造成了现今人对养生饮食的忽略(过食寒凉食物)。此外,夏天里长期享用空调,也使体温降低了,上天给我们安排好的春夏秋冬,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夏季就是清理,清扫人体内环境的最好时机,但现在的人们夏季都躲在空调房间里,就怕出汗,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违反了大自然规律而酿成了各种疾病的成因。

5.1.1 从 “乾” 卦 认知“阳主阴从”
实际上当我们分析中医的理论,它的渊源->阴阳理论的渊源,很明确的强调了
阳为主导。有关这个主导问题,又可回到<<易>>这门学问去谈其阴阳,因为 <<易>>,我们看它的构造,就是一个阴爻,一个阳爻。所谓 “易以道阴阳” 也。而且从<<易>>里面看,确确实实是阴爻一半,阳爻一半,好像是平衡,各占50%,
没有人控股。没有控股,大家的股份都持平衡,反而不好办事。
我们来看一看在易里面,虽然阴爻和阳爻是一样的,是相等的,但是它有一个主导,这个主导我们可以从乾卦里面去认知。所谓乾卦就是六爻皆阳的卦,是一个纯阳卦,这样一个纯阳卦有什么功能呢?乾者天也,日也亦即<<生气通天论>>里面讲的阳气也。它讲到了“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的”。乾实际上就是阳,万物资始,有赖于这个阳,天道的统领也有赖于这个“阳”(控股) 是也。乾完了接下来就是坤,坤是六爻皆阴的代表,<<周易>>在描述这个阴的时候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是六爻皆阴,万物的资生就有赖于这个坤阴。一个万物资始,一个万物资生。虽然万物生长靠太阳,也就是讲“万物资始”,可是万物是生长在哪里的呢?不是生长在太阳上面,是生长在坤阴上面,所以它是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一个是统天,一个是顺承天,这里面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阳主阴从”的思想。再看看<<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它是用贵贱来表达这个主从的关系问题。

5.1.2 心无阳,肺无阳,肝无阳,肾无阳,脾无阳会如何? <<易>>里面谈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是以天为体的,天体的这个用是什么呢?天体的“用” 就是为行,为健也。而且是刹那不息的运行。这样一个不息的运行,它所带来的功用是什么呢?木火土金水生长化收藏之功用已全。实际“五行” 就是乾天的五个运行区域,阳气的五种不同的运行状态。<<素问>>“运气七篇”又称“五运”,运之与行大抵相类。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序中云:“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故知万类也好,五藏也好,究其根本而言,都只是阳气的不同运行状态而已。同时也就知道了“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个“所”并非单一的所,而是包括了生长收藏各“所”。这说明了五藏之中不但心以阳为本,其余诸藏亦皆以阳为本。心无阳则无以主神明而为君主之官,肺无阳则无以主气而为相傅之官,肝无阳则无以主罢极而为将军之官,肾无阳则无以主封藏而为作强之官,脾无阳则无以主仓廪而为谏议官。此为扶阳者之根本所在,亦为卢氏“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之关要所在。(书13)
当然我们不能只一味无止境地去重阳,必须还要保持阴阳的平衡。如何去适当地运用扶阳法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讲“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少火譬如春季的温暖,春天温暖,生长万物。壮火譬如夏季的暑热,夏月暑湿流金,能够食气。故人若保持“春天”的生气,病即易愈。医者使人体春气常在,生机自然不息。就如(杨力养生23讲) 有提及低温养生是生命的涵藏,其含义在于<<素问。五常政大论>>的“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 。其机理在于其高山或山洞的温度比较低,可以降低代谢的速度。虽然是强调低温但其真正意义还是在说明“少火生气” 保住阳气及减少消耗及运行不息。(及时清理垃圾-阴成形)
另外现代医学对于肿瘤的分析,一直以细菌的概念思考,认为其会像细菌繁殖一样的扩散。其实逐渐扩大应该是身体垃圾愈堆愈多的现象而已。在实验室中的肿瘤样本就算放在营养液中,也不会繁殖扩大,说明其并不具有生命,没有扩散的能力,真正危害患者生命的是造成肿瘤的原因à造成垃圾堆积的低气血体质。用手术或化疗方式去除肿瘤,把它割除并不能阻止垃圾的继续堆积,会再度形成新的肿瘤,还会大伤患者的元气。气血能量(阳气)快速下降只会使身体更没有能力排除垃圾,不能长出正常健康的新细胞,最终长出了变异不正常癌细胞,就像工厂里的工作素质不好,生产出了不良产品一样。如糖尿病(血糖过高-阴成形造成糖份无法被分解为能量而遗留在血管), 心血管阻塞(胆固醇阻塞-阴成形,心衰-心阳衰无力)及 癌症(癌肿块堆积成形无法被阳化-阴成形) 都可以说是以阳气受限及无法被发挥其阳化气的作用也。说到底还是阳气虚。

5.2 心血管疾病 与 阳气 (温度)
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第一杀手“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绝大多数是老人,发病高发季
节在冬季,发病的原因与动脉硬化有直接的关系。就像前面子午流注所谈到的“心
病者, 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说明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之高峰在冬季(5) ,
而单单在马来西亚,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在1995至2000年的5年内就增加了14%。
2001年,马来西亚政府医院的所有死亡个案中有20%是死于心脏病或中风。而在新加坡,超过30%(或约三分之一)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这类疾病被列为仅次
于癌症的第二大健康杀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糖尿病、高胆固醇、肥胖症和开
始吸烟这些均为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因。虽然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外界的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我们人体内部的温度, 当体内温度长年偏低, 相似处在冬季, 血管自然就变硬变脆, 危险也就随时存在, 当我们人体的温度偏高一些,
处在春夏两季,血管就不会硬化了。19世纪法国名医卡莎泥斯有一句名言:“人与
动脉同寿”。所以保血管就是保命, 血管年轻有弹性, 生命就能充满活力。

5.3 癌细胞 与 热疗 法
科学家们发现:癌细胞对热的承受力远不如正常细胞,容易被杀死,运动使人
体大量出汗,汗水可以把体内的一些致癌物质及时排出体外,还有运动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快,使体内出现的癌细胞就像急流中的小砂粒一样,无法在某个内脏器官站稳脚跟、生长发育和转移扩散。国外著名的运动医学家范阿肯教授,发现长期坚持运动者比不运动者得癌率少90%,而且坚持运动的患病者死亡率也比不运动的小得
多。研究认为,运动能使人体温度升高,据测定,运动时肌肉产热高,剧烈运动时
甚至上升至40度以上。这与现代的“热疗” (whole body hyperthermia,WBH) 不谋而合。加温治疗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膜性结构和细胞核内的DNA,RNA和蛋白质变性而发挥作用。同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不大于42℃)全身热疗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的转移。据报导,热疗的适应症有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卵巢癌、乳腺癌、软组织肉瘤、骨肉瘤、淋巴结转移癌等。但是其禁忌症有:(1)颅内肿瘤以及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高压患者。(2) 有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者、呼吸功能明显减退者、肝、肾功能不全者。(3)重度贫血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4) 近期手术创口未完全愈合者。(5) 未被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由此可见,单纯性的用“热疗” 倒不如用中医的调补气血法来调理再加推拿按摩来达到螺旋气场共振保持新陈代谢不息。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也。
而为什么癌症病人越是年轻病死率就越高,就是因为年轻人比老年人新陈代谢旺盛,排出的废物多,淤堵后转移的也就快(参考15)。此外,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成倍增长,与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有很大的关系,这些污染就如下雪一样。但只要身体的基础体温高,经络通畅,再大的雪也能融化,也能及时排出体外,而身体温低时,雪无法融化自然就在身体内形易成淤堵,最终形成肿块。

5.4 肿瘤 与 经络 的 关系
癌症的堵不像是堵在血管、也不像堵在神经,那堵在哪里呢? 从实践给我的启
示,应该是堵在我们老祖宗发明的经络上,经络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经络理论
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之一阳气就好比能量动力,经络穴位就好比通道。按照中医基础
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腧穴研究者们相信,穴位是既与神经系统密切相
关,又与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组织有关的复杂综合结构及其机能。基于此说法,
那么只要掌握著经络的用途,确实能治疗全身的疾病也。
就如说脏器就好像一个水池,而经络正是水池的下水道,水池能否正常工作,完全取决与下水道是否通畅,当下水道不太通畅时,它会经常冒泡泡提醒我们,在我们人体就如长疖子、囊肿,提醒我们下水道不太通畅了,如没去理睬它,下水道被堵上了,这时水池里的水就会漫上来,就如西医的形态学上发现多出来一块东西。但下水道还没有彻底堵死,还有内循环,所以水池内漫出来的东西,没有发生
质的改变,即良性肿瘤,但久而久之下水道将会彻底被堵死,就像一杯水放十天也
会臭一样,漫出来的东西就会发生本质的变化,烂了、臭了那时也就是发生癌变。在完全瘀堵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使用水池,污水会污染到其他地方,那时就是癌症的转移了。这种彻底堵死缺氧的环境下,所有细胞是无法活下去的慢慢缺氧,生物体在这“困顿缺氧”环境中,无法适应的正常细胞就逐渐死亡,但也有些细胞在“缺氧”的环境下,不停的寻找“出路”,不甘心就这样死去,它们奋力挣扎,最后“突变” 成不需要氧气也能生存的怪物,而且从此反而讨厌有氧的环境,不在受身体的控制。这种突变的细胞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细胞。(书1)

5.5 宇宙螺旋 的 共振效应
总而言之,如前面所谈,宇宙万物大到天体星系,小到微粒(中子、质子、电子)无一不是在气场的相互作用下旋转运动的普遍现象。旋转的生命痕迹有如蔓类植物:牵牛花、各种藤树等,还有单细胞原核生物形如螺旋的螺旋蓝藻,不爬蔓植物的枝,叶。动物类如:蜗牛,海螺,深海有线形水拇呈螺旋形游动,人手指的斗纹,头顶的发旋等,细胞核的遗传密码 DNA“生命细丝”也呈螺旋状。
螺旋转在养生气功、武术如云手、推手等、催眠术等方面应用更为普遍。国外研究发现人体场呈纵横交错旋转垂直状态,而穴位呈现更为密集的微粒子漩涡状态,科学家把“能量漩涡”称作“查科瑞”,并发现它与中医经络理论的穴位相符。中医气功采用旋转按摩正是强化“能量漩涡”通经达络、活血化瘀。我们自我按摩时自觉不自觉地本能也采用了旋转按摩这一聚能与发送的根本方法。可见旋转气场有很多妙用。所以在治疗良性肿瘤的病人时,运用推拿、按摩、艾灸、刮痧、走罐的方法都可使人体体温升高,使身体的外部组织放松,再通过食疗,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寒凉性质的食物,使病人身体内部产生热量,自然淤堵的现象会有明显的改善。临床有报导治疗甲状腺瘤及子宫肌瘤的病人,运用了推拿按摩、刮痧、走罐的方法疏通经络,同时以食疗补足气血,几个月后肿块可变软而然后慢慢缩小。这是天人螺旋气场共振。是一种我们尚未认识的无形力量,那就是宇宙螺旋气场。人体每天都在生毒,要通过大小便、汗液、眼泪、血液、肝脏、等,故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病患可利用调补气血,利用阳气及螺旋气场共振效应来带动气血的运行不息以保持新陈代谢及血管有弹性及经络通畅百病除”。

6.0 信念 与 治病 的疗效
中医缺少的并不是疗效,而是缺少社会的广泛信任。缺少信任的原因是中医师们给病人讲不清楚为什么会病,病人总是听不明白中医古老词汇,病理,什么阴阳,什么气虚,听得病人稀里糊涂,半信半疑。其实“信任”就是疗效。据西方的统计,真正被医生治好的病人只占8%,而人体自我康复的占了60%以上。所以西方医学的鼻祖希拉波底就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他并没有强调治疗,而是强调医生与病人的沟通;当病人信任医生时,治愈律就高。(5-Pg254) 。所以教导病人如何简单的去认识中医是也我们中医师们的使命,让病人们知道如何去保养自己的生命体,希望能达到“上工治未病” 的成果(另外的一个意思即也是帮助人们去认识如何“未病先防”。

6.1 心念 与 水结晶 地球70%是水,人体也是。水对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且“水”是有感知的,近代的科学家研究已有了成果。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在书中<<生命答案水知道>> 已经证明了水是有感觉感知的,我们心中所想的“信息”,将改变水的结晶状。比如说当我们对水给予良好的信息时会有好的回应,其回报是指在水冻结后所体现出来的美丽结晶状,反之如果给予不良的信息(比如憎恨心)则是得到丑陋”的水结晶。
那么“美丽”的结晶代表了什么呢?这可是一個很重要的发现我本身的想法是
“美丽” 的 水结晶 就好比是一团“ 健康正常的细胞”,而
“丑陋” 的 水结晶 就好比是一团“ 癌细胞” ,怎么说呢?
因为我们都知道美丽的结晶乃是排列很完美无缺的这正是健康及正常的细胞团;而丑陋的水结晶,则是分子结构异常或以不受控制的模样无止境的发展下去的分子团。这可不是正好说明了“癌细胞” 的无止境的突变吗?此一研究成果正说明了人类的“心” 灵乃是有著了重要的主导作用的。(书21)

6.1.1 “心” 的 儲藏 及 主宰 的功能
又有報導說在美國最近發現心臟有儲藏的功能﹐話說有一個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那
一個人﹐時不時會自然而然的作出一些音樂來﹐最後他們發覺原來其捐出心臟的人
乃是一個音樂家。這好比說这个还没停止跳动的“心” 影响了人的意识维。
“心主神明”论的科学性à邓铁涛教授也有说过了。<<内经>>神“出”于心、神“舍”于心、神“藏”于心等字眼阐述“神与心”的关系。中医所谓“神明”虽由心所主,实与五脏相关。神、魂、魄、意、志各藏之于心、肝、肺、脾、肾,故有“神藏五”之说。这一理论直接指导临床对七情致病的诊断与治疗,这方面前人留下了许多的经典故事,比西医心理医学早了一千多年。
现代医学最新的进展表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并不是仅仅受神经系统的调节,还
要接受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复杂调节和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才是人体
生命活动的真正主宰。我们可以联想到呼吸道消化道等处的粘膜一起构成共同粘膜免疫系统,所谓痰不过是免疫分子中重要一族粘附分子紊乱的表现形式。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脏腑表里是通过经络相联系的,而依以上的经络免疫调节网络假说,可以推理发现共同粘膜免疫系统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等脏腑表里。所以可以說種種的現象都在給于了人類一些提示,說明了“心” 有主导的功否则就不會聽到“小心”“爱心”“开心”等与情志及作事有关的词语了。如临床所见的神志昏迷,就以开心窍为第一要义。有清心开窍法之于热闭心包证,涤痰开窍法之于痰闭心包证,逐瘀开窍法之于瘀阻心窍证,斧底抽薪泻大肠以救肺法用于抢救肺性脑病之昏迷,清热祛湿泄浊解毒清心开窍法抢救肝昏迷等等急症的治疗。在慢性病症方面运用更广,如治疗失眠,有治心的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治心脾两虚的归脾丸,治心肾不交的交泰丸,治肝血不足的二至丸,治脏躁的甘麦大枣汤,治百合病的百合地黄汤,治痰浊型心悸失眠的温胆汤,治心烦懊恼不安的栀子豉汤等等,不胜枚举,都是从“心”论治,未有从脑论治的。也就是说,从医者到患者,从家庭到社会,从“心主神明”到一粒安宫牛黄丸、天王补心丹,中国人用了数千年成就了这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现今所谓的“脑主神明” 所能代之的。

6.1.2 清靜心与 人體內分泌的 調整 在日本也有學者通過研究坐禪及人體內分泌的調整已證明了其療效及其機理。從而揭发坐禪的其中一個機理乃是腹部呼吸法,並對現代人及老一輩人之呼吸法做比較。在試驗中發現通過腹部呼吸法及一心清静,可以使腦部分泌某些內分泌,並且起到鎮靜的作用。此後發覺只要心清静然後深呼吸後,本來丟不準棒球的兒童,立刻便可丟的準了。此一研究主要是利用在運動員身上所顯示出來的效果來說明其醫疗的療效(NHK电台)。也有报告说当人感觉轻松、安静但警觉时会出现短暂的阿尔法体验 (alpha experience) (脑电波中有一种频率8-14赫的α波)。许多被试者说此时他们进入了一种愉快的、松弛的安静状态,一种失去了身体和时间知觉的状态,一种思想和自我均空乏的状态,一种普遍的心理平衡状态,可能可以调节内分泌。换句话说,人体自身能有自愈能力,而心清静则有帮助体内调节内分泌等。(好比把药物打进死了之人的身上,是没用的,疾病能被治愈并非靠药物的作用,而是人体本身的免疫调节能力à这正如道医所说的à上药三品“精气神”(参考24)

6.2 << 黄帝外经>> 对“修心” 的记载。
在2004年十月,由新密市黄帝宫承办,于轩辕黄帝建都招开了<<黄帝外经浅释>>评稿会,从新编写出已失传的<<黄帝外经>>为参考。(其实乃是出自陈士铎清抄本) <<外经微言>>)也有说明了心念之重要性。<<外经微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医理论性著作。其理论基础主要本于<<内经>>,现将其主要学术思想简介如下。
<<外经微言>>中有很多养生的论述,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如<<顺逆探原篇>>提出了“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绝欲而毋为邪所侵也,守神而毋为境所移也。在<<命根养生篇>>篇末附“陈远公曰:精出于水,亦出于水中之火也。精动由于火动,火不动则精安能摇乎。可见精动由于心动也,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矣,着重指出了“精”在人身的重要意义,并申明了“安心”为养精的重要方法。可知<<外经微言>>中主要从安心、守神、保精等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养生之道,与<<内经>>中有关养生的经义可谓相得益彰。此外<<黄帝外经>>的养生理论集中反映在<<阴阳颠倒篇>>à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帝:即轩辕黄帝。 广成子:黄帝时期隐居崆峒山的有道高士,据<<史记>>载,黄帝在位十九年躬亲问道于广成子) 广成子答黄帝问这段话,浓缩了古代养生理论的精华,是中华古老养生文化的“活化石”,也被道家视为内丹修炼的理论源头。这段话的意思是,黄帝向广成子请教什么是最好的养生之道?广成子回答“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规律,所以说它是“窈窈冥冥”“昏昏默默”的。因为客观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无视无听”。但无视无听不是真的说闭目塞听,而是说不要妄视、妄听,对外界瞬息万变、五光十色、影响身心健康的事物,不执着,看就象没有看见,听就象没有听到,一切按“道”即客观规律而行,才能“抱神以静”。精神能够静下来,“形将自正”,形体自然就会健康。和<<内经>>所说的“正气内存““精神内守,是一脉真传。而“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则是说当一切顺其自然,没有私欲,没有妄念,内心达到“必清必静”的程度,既不会无谓的劳损我们的形体或摇动我们精神,更不会因患得患失而“思虑营营”。做到这些,自然就可以健康长寿。

6.3 癌症 与心情
癌症患者,当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之后,首先是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有些人甚至造
成精神崩溃。这种精神打击的第一个症状是无法入睡,血气急速下降,病情快速恶化。因此,癌症的治标必需先针对患者进行心理建设。还有报道说:贪官被抓后三年患癌率是百分之七十,压抑的心情使得全身处在一个紧张收缩的状态,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形成肿块。从前面血气的观点来看,只要不是活到年岁已接近生命极限的人,如果不生气、再做点经络治疗,使人体能正常的吸收营养,则明天的气血必定比今天高,最终必定有痊愈的一天。这就像佛家所说的“活在当下”把当天活好。人的身体是一个完整的小宇宙,万法俱足,何需外求。治疗癌症并不需要什么灵丹妙药或功法,只要一个象佛家所说的“清静心”,只要平心静气的活好每一天,给身体安详平静的空间,足够的养份,它自有去除疾病的妙法。

6.4 古代 修心 与生育
优生(胎教)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如早在周文王时期其母亲太任就懂得优生。史书记
载“太任者,文王之母,太任之性,端以诚庄,唯德之性,及其有娠不视恶色,耳
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虽怒不发,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文王生而明圣,太
任教之一,而能识百,君之谓太任能以胎教。” 。古人的胎教也不是单单等到怀了孕以后才开始的,而是从产生精卵就开始胎教了。古人常说“心正而后修身”,这就说明古人先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修养,从而能达到产生出好的精子、卵子,目的就是为了优生。而现今的遗传学则有分“物质遗传和精神遗传(或功能性遗传)。人产生精子和卵子时营养物质虽然不可缺少,但人的精神却要好也是非常重要的。精子和卵子也是有精神存在的。在产生精子和卵子时,人的精神变化对精子或卵子的影响一定很大。可试想:当夫妇二人精神各方面的表现都是最佳时,所产生的精子卵子也是最好的。后来当精卵结合了,所生的孩子也必定是最好的。

6.5 修心 及 人體潛能
也有不少的魔術師在进行表演時都展現出了物質搬運,千斤垂,人體飛行,人體穿牆等等的現象,如果要用現代科學來說明這些現象,那可能可以用“粒子搬運” 的現象或“特异功能” 来解释这些不可思议的现象。但这只是一种“假设”,当然魔术也只不过是一种娱乐而已。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排斥它,毕竟宇宙之大,我们看不到但并不表示它不存在。這好比说,一百年前的人如果看見我們運用手提電話還可以看見對方,種種他們認為不可思議的現象也。但古代的人很可能就有此等“特異功能”,要不然古人就不會發現“經絡的循行”及所谓扁鵲能透視人體的功能等。但为何古人可以有此本能呢?对此我本身有兩種看法。(1)古人的“心清靜”,不象現代的社會人心茫茫等。(2) 可能在上一个冰河期過後前人或外来高知慧能者所“递送”的智慧也说不定”。当然我们暂时不谈古文明之来源,我们试探讨如何可以开发人体潜能,像“道医”家门所重视的“神”“重阳”的思想。元神称“心” ,属火,道家“重阳” 必有其道理。让我们先从“炁”字说起。
<<说文解字>>未收“炁”,说明创造“炁”字的是可能是内丹学家。而内丹学家为何要造“炁字”? 内丹的炼丹炉就是人体,人之元气为炼丹之药。既然是炼丹,
借鉴于外丹炼法,炉中必须生火。于是其形从火的“炁”字便应运而生了。当然这只是推理,未知能合丹学造字家的初衷否? 也有人说“炁”字下的四点“水” 乃是火的意思。这也可能是说明为何要把人体练成“纯阳”之体的重要性吧。
<<阴符经云>>:精是炁之母,神是炁之子,留得阳精,神仙现成...修士正当此时正念为主,以神驭炁,必加呼吸之气收回元精, 其精自然逆回于炁根矣。但无论如何,越是真理,寥寥数句,胜过千言万语,简单的说就是以“清静心”去修道家所
谓的“静气神”(水 = 水蒸气 = 冰)精 à 物质; 气à 能量;神à 意识(心,灵识)
练精化气(将物质转换成能量) (将冰加热化成水)
炼气化神(将能量转换成意识) (将水加热化成水蒸汽)
炼神还虚(将意识容入天地宇宙间) (水蒸汽加热使之容入大气太空之中)
“心清静”自然身体也“轻静”佛家言“放下” <<外经>>言“必清必静” 也就是爱因斯坦质能公式E = mc2 =重阳 (道家所谓的修炼成= 纯阳之灵识体 (加热) 以化成巨大能量体而“容入大宇宙”的天人和一境界也可以是道家的“无量寿”之生命体。或也可能是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无我”的状况。又或可说是基督教所谓的“上帝”神通广大,无处不在,如果说回到上帝“父” 之地方,也就是可以说回到宇宙去“容入了大宇宙天人和一境界”的说法不谋而合了吧?那么如何去“加热” ,容入大宇宙的天人和一境界,也可能是可以以靠“静坐”。当静坐功夫愈深时,脑波的频率愈稳,和子(脑电波传剃粒子) 愈容易捕捉到微中子而使和子能量增加。(微中子Neutrino)(1948-G.Gammow) 所发现的比电子还小(二十致八百倍不等-当它速度极大时,就会产生一种力波。) 。当打坐到一定境界的人会感觉到金黄色的光芒这可能就是和子与微中子正在进行能量交换吧。(22-Pg.201)
宇宙是沉默的,博大精深是沉默的,中医是沉默的,“静坐” 也可以说是沉默的吧。它是让我们暂时“放下” 五官大脑直觉意识的纠缠来关照反省自己的思想,使“身心”回到世界大同,彼此相关的大整体。这可能就是为何自古修行之人所强调的宜修一颗清静(无为而治,不求回报)善良之心的重要性吧。最后引用<<内经上古天真论>>的一句,曰: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后语
此论文题看似很难理解,也不明白要如何能把所谓的“宇宙全息” 理论运用在医学上。其实“宇宙全息” 这个字眼只不过是一个现代的名称,与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 观点是一致的。要如何去运用在医学上,倒还是要多观察,多思考,在此再次引用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的一句话“智者察同﹐愚者察異”。说到底还是“万法归一” 。五年前,我曾经在吉隆坡的中华楼(现在已撤了) 学习“紫微斗数” ,当时因为听了吴俊宏 老师的一句话“一通即百通” ,我就选择了从学习中医来理解宇宙(而不是选读天文学) ,如今想起真的是受益良多。当时真的是不太明白“一通百通” 的真正涵义,但是现在终于有了少许的头绪。
所谓“一通百通” 就好比<<易经>>的“简易”- 简单易明的真理,像西方哲学所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又好比宗教界中“所有的宗教都以教导众生行善为主” ,武术界中的“以无招胜有招”只要掌握要诀,最高深的功夫是不须要招式的” 又或是佛家所说的“做什么都能够悟道”等等的说法,虽然看似不同,但其原理是一样的。古代“医伊” 是厨师,也是名医,这乃因为他掌握了配料大法。古人明白了这点,所以能够把药物简单的归纳起来应用,如“五行配属法”
有(1) 色白入肺(白前,白芥子,桑白皮,银杏,石膏等) (2) 色青入肝(青篙,茵
陈,青皮等) (3) 色红入心(红花,丹参,酸枣仁,朱砂等,(4)色黄入脾(党参,鸡内金等) (5) 色黑入肾(熟地,制首乌,补骨脂等。此外还有五味入五脏,又如药用部位的特有功效记录法如在<<本草诗解药性注>>中说“质轻上行入心肺,质重下行入肝肾,中空发汗内攻实,枝达四肢皮行皮,为心为干走脏腑,枯燥入卫润入
营,上下内外以此分,气血亦以类相随” ,这是古人的经验总结,了解了药物的
共同性,应用起来就能自如(像中空发汗,以枝达枝,以皮行皮,以尖达尖,以心清心,以仁润肠,以藤通络,叶能发散,梗能理气,根多补益,刺善祛风,以形补行” 应用起来又简单又有效。这些都是“智者察同” 的应用法也。也常听老师们说,“最近看的病人,很多都是有“脾胃虚弱” ,有些老师则说,最近的病人很多都是有“心衰” 的证,治起来都有效,其机理是什么呢,两个思路都可行“脾胃虚弱”和“心衰”说起来也只不就是一个字“虚” 证,所以都可把病人治愈。这又是“智者察同” 的依据。都看到了病理的共同点。再怎么虚实加杂,只要掌握了阴阳五行的道理,能知其阴阳的变化,则可以如意的运用补泄之大法以调和阴阳。最终就可以“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好像在此论文所探讨的“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 ,虽然证候群繁多,但只要我们从整体(宇宙全息) 去思考,沿著每一样自然现象的规律,如“热” ,一阴一阳,一补一泄,最终达到阴阳和谐则安。就不是只是一味的运用清热解毒的苦寒及有毒性的抗癌药,或只顾著运用“降糖药” 而忽略了糖尿病人气血虚弱的机体,又或只是一意的降血压而忽略了心衰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必定能把中医学好。最后再借<<氣交變大論篇>>的一句名言“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最后最重要的还是要感谢所有吉隆坡中醫學院的老师及同学们,这五年来使我受益良多。没有老师及同学们的指导,就不能完成这编论文。在往后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把老祖宗的医学精神继续发扬光大,造福人群,世界大同,感谢大家!!
(邓廷晖-2006年10月20日12;25pm(午)完稿)
参考文献
1. <<人体使用手册>> 吴清忠
2. <<氣的樂章>> 王唯工- 大块文化出版社 - 2005
3. <<理解中醫>> 2005 8月 于 吉隆坡中醫學院 演講稿 郝萬山教授
4. <<中醫圈里的生命思考>> 王全年 -中医古籍出版社 - 2005
5. <<生命终极之门-黄帝内经-谜局大揭底>> 李伟东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6
6. <<宇宙全息自律>> 王大有-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7 <<人类密码>> 冯学敏 -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4
8 <<黄帝外经>> 刘淑华,冯明清,张柚峰-元气斋出版社 2006
9 <<内经选读>>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05年2月版
10 <<黄帝内经>>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2
11 <<左转建康>> 台湾大展出版社-龟田修,山根悟著,周碧珠译。
12 <<中药记忆法>> 董汉良 编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13 <<扶阳讲记>> “火神派”传人卢崇汉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4 <<杨力养生23讲>>
15 <<螺旋气场现象>> 大庆职工大学 李维纪,马悦凌:简单方法治疗病
16 <<四圣心源>> 清.黄坤载
17 <<医理真传>> à实用中医内科学,郑钦安-1984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18 <<中医疏肝调气法治疗糖尿病>> 王钢柱-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9 <<张发英营养师>> 讲述能量食物的思路
20 <<周易本义>> 古时科举考试标准用书-朱熹(公元1130年-1200年)
21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 江本胜 2002
22 <<大破译>>杨宪东 - 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9
23 <<正常人体解剥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4 李一 道长2006 6月 于 吉隆坡中醫學院的 演講
25 维基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